粤求新生命成长读书会 | 沉浸式《论语》共学 收获灵魂的喜悦

浏览:36 作者:admin 来源:本站 时间:2025-02-26 分类:公司活动

—新闻摘要—

这是一场神奇的《论语》共学!一身轻松,灵魂喜悦。

 

2024年7月1日,粤求新生命成长读书会正式启动,首期共学内容为儒学经典《论语》。蓝态公益特聘讲师洪伟泰老师将与助教团队一起,在每周一的固定时间来到粤求新,引导、陪伴共学,助力小伙伴们的生命成长。

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……

 

7月的清晨,朗朗书声响彻粤求新办公区。经历明师引领的首期《论语》共学后,再读这些熟悉的句子,小伙伴们的心中多了些亲近感。

洪伟泰老师:

蓝态公益家庭教育亲子课堂特聘讲师,主讲家庭教育、亲子关系类课程。师从当代思想家、教育家、新儒学家、性情文化倡导者霍韬晦教授学习中国文化与生命成长的学问,实践心性教化11年。

01

启发引领 体悟式共学

穿越时空的杏坛之“乐”

在遥远的春秋时期,孔子在杏坛树下摆起讲台,颜回、子路、曾子等弟子们纷纷围坐在他的周围,认真地听他讲学。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循循善诱地教导弟子们如何做人、如何治学。他还鼓励弟子们提问,引导他们思考,激发他们的求知欲。期间,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、朋友探讨学问,互相启发,共同进步……

穿越2500年的历史时空,粤求新小伙伴们也感受了一把杏坛之“乐”。

《论语》开篇“学而时习之”的“学”为什么会让人感觉快乐呢?粤求新小伙伴收获了自己的答案。

学,不仅是知识层面,更是要学以致用,切实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,让一个人显现出内心的光明。若是学到的东西对生命有启发,让思想层次有提升,瞬间就“悦”了。

读书会摒弃传统的灌输式讲解,采用互动性更强的“共学”模式。洪老师为大家精选了三本书作为读书会材料,即朱熹著《论语集注》、钱穆著《论语新解》、王西胜著《论语心印》,引导大家“异中求同”,从儒学大家、史学大师和当代明师的不同角度综合汇总,从语言文字、历史文化背景、思想义理、生命成长四个层次进行学习、分享,相观而善。

这是一场沉浸式、体悟式共学,热烈的小组学习分享,让小伙们感叹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的课堂上。读书会让每一位参与者充分调动眼耳鼻舌身意,感知经典魅力,在“学”中收获生命成长的喜悦。

02

“接-转-开”的智慧 瞬间突破自我

体悟生命成长的喜悦

 

“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,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。”网络上的这一句话让很多人感同身受:明明自己已经很努力了,却在与家人、朋友、同事、客户的相处中不被看见,不被认可,甚至遭受中伤。

症结在哪里,如何有效化解?一切的答案都在《论语》这部经典中。

 

 

宋朝的宰相赵普曾说:半部《论语》治天下。普通人如何靠它“格致诚正修身齐家”?

 

“独学而无友,则孤陋而寡闻。”所以,多听一听别人的看法、意见很有必要。洪老师引导大家在分享中,结合自己的家庭、工作、生活给出各自对经典字句的体悟。于是,惊喜发现《论语》中这么熟悉的三句话,居然有着极具丰富的内涵和外延。

 

更妙的是,洪老师还为每一位上台分享的小伙伴“问诊把脉”,直面不同问题的根源,以“接-转-开”的方式启发大家转换思维方式,化解工作、生活中遇到的“愠”,扩展、充盈自己的精神世界。

 

 

“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别人不懂我,我怎么能做到不生气、不懊恼呢?因为每个人的观点都是基于各自的立场、学识、成长环境、所受教育、价值观等因素影响下对“有用”“无用”的评判标准,不一定是客观的。愤怒、指责、委屈、抱怨……这些负面情绪或许都是一场误会。理性解决问题,平心静气才更接近于君子的状态。

 

洪老师说,学习,是一个放下自我的过程。尊重他人的意见,看到别人的对与正确、劳动成果和价值, 同时并不因别人的看法、观点妄自菲薄。即使并不能完全达成一致,也可以试着找到两者的最大公约数,实现“求中”的可能。

 

关关难过关关过,突破一个个生命的局限,过了自己的关才会有成长的喜悦。

 

这是一个美好的开始!粤求新生命成长读书会之《论语》共学每周进行,《论语》晨读日日持续!通过系统、完整的学习调整身心状态,实现彼此的“看见”,同频共振,感受幸福的同时更好地造福社会!

 

撰稿 | 姜秀娟

摄影 | 粤求新团队

校对 | 马佩涵

责编 | 舒小勇

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 转载请注明出处

联系方式

邓先生 18664811648 

020-84806165